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点击数:963 时间:2025-11-04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仅是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驱动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支点。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大韧性与澎湃动能中开辟广阔前景。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作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战略部署,为新征程上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仅是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驱动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支点。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大韧性与澎湃动能中开辟广阔前景。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坚持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当前,世界越来越成为开放的世界,每个民族和每个国家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对这一规律的深刻把握,摒弃了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殖民扩张、霸权主义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定选择通过和平发展、开放合作走向现代化。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公共卫生等共同挑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寻求解决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将本国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发展机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延伸。这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现代化,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历史宿命,开辟了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担当。

  “十四五”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成就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

  “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五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从2020年的103万亿元增长至140万亿元左右,接连跨越三个10万亿元大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拉动全球经济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充分展现了大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多元化贸易格局加速形成、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提升、开放战略主动与风险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货物贸易规模与结构双升级。“十四五”期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台阶,进出口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制度型开放迈入新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93项大幅缩减至29项,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贸港封关进入冲刺阶段,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联动效应。开放平台与网络全面升级。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通过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扩大进口等举措,实现了开放成果的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开放模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的价值取向。

  开放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为实现共建国家互联互通,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四大全球倡议”提供了回答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钥匙”,为破解当代挑战、实现包容性增长、共建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我国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一系列重大展会,促进了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如今,中国正从世界经济的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转变为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外溢”效应,为全球经济实现平衡和复苏增长创造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空间。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从“十四五”的辉煌成就到“十五五”的战略部署,高水平对外开放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掌握发展战略主动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一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制度型开放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也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制度创新,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在制度层面的高度统一。要破除制约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配套性政策,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深化外商投资与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要积极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

  二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多边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关系,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要拓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领域,培育外贸新动能,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三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通过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以空间重构促进制度型开放,以差异化协同破解同质竞争,不仅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也有利于重塑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竞争合作新优势。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等有机衔接起来,深化区域内外合作,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投资准入、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等领域开展突破性试点,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对接,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要将全球公共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置于首位,跨越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之间的界限,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绿色环保和廉洁清正的繁荣之路。要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与合作,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搭建多边合作平台,拓展跨境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开拓国际合作新领域,为共同发展提供更强动力、更大空间、更优路径。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xyxs/29423.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