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全面深刻把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

点击数:713 时间:2025-11-25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对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应加强服务业开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协同,在强调安全的同时积极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机动灵活推进高水平自贸区网络构建,前瞻研究和谋划国际新平台、新机制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对对外开放作出

  精华速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全面深刻把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是科学推进对外开放的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用好对外开放这一法宝,对内塑造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对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应加强服务业开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协同,在强调安全的同时积极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机动灵活推进高水平自贸区网络构建,前瞻研究和谋划国际新平台、新机制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对对外开放作出的重要部署,明确了未来五年的目标和路径。全面深刻把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是科学推进对外开放的前提。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已走过40多年的历程,经过不断探索、持续推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出口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4.5%,比排名第二位的美国高出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也稳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一是对外开放中还存在短板。我国制造业已全部对外资开放,而服务业开放水平有待提高。2024年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中列明的限制措施有71条,而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大部分成员国关于跨境服务贸易的限制措施数量为20项左右,限制措施数量最多的日本为41项(迟福林,2021),从限制措施数量上看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是衡量一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权威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4年发布的有关报告显示,我国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为0.23,高于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表明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需进一步扩大开放。

  二是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尚面临一些挑战。我国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取得显著成效,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与30个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比重达到43%,近期又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我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但仍面临不确定性。在部分核心条款上,我国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与协定条款要求存在差异,有关差距可通过对标改革来解决;但治理理念或治理结构方面的不同,还需要在谈判中得到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接受,在程序上与所有成员先达成双边共识的难度不容低估。

  三是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货物贸易限制措施增加,包括反倾销、关税上调、出口限制等,关税水平出现显著上升,据世贸组织评估,全球货物进口受累积关税措施影响的比例从2024年10月的12.5%升至2025年5月的19.4%。今年APEC会议通过的《庆州宣言》未体现“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这一惯用表述,凸显了维护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分歧。

  四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形势低迷。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1%,为连续第二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又下降了3%,延续下降态势。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压力加大,除受国内竞争加剧和境外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外,美欧国家推动产业链“去中国化”也对我国利用外资造成干扰,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上升。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有效应对之策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用好对外开放这一法宝,对内塑造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对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多重作用:

  一是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要义是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借助外部诉求、外部监督、外部竞争来促进深层次改革,建立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和规则体系,打破行政垄断、地方保护,并及时吸纳国外市场实践的先进经验,实现制度优化及与高标准国际规则的兼容。

  二是有利于提升“投资中国”和其他国家“向东看”的吸引力。我国拥有不断增长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以及最为高效、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中国机遇”的可见性、可触性,将有望催生新一轮投资中国的热潮和促进高水平自贸协定的达成。

  三是有利于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依托丰富的人力资源、超大规模市场和经济体制等优势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切实实施国民待遇,吸引研发型跨国公司、国外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流入,推动我国成为世界创新高地、发展高地,对外塑造合作机遇多、政策开放稳定、可以信赖的经贸伙伴形象,扩大和织密以我国为中心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网络。

  四是有利于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具备了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能力和条件。应顺应国际社会期待,将我国成功的发展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规则、标准“走出去”,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于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外开放战略部署的几点思考

  第一,加强服务业开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协同。服务业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通过开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仅是我国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制造业向高端升级,以及抓住服务贸易潜力大、增长快的机遇。但服务业开放更加复杂,往往涉及人员流动、资金进出、跨境数据流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监管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需要一体谋划“边境上”和“边境后”法规政策,搭建公平协作平台,优化合作机制,实现跨部门高效协同。

  第二,在强调安全的同时积极抢抓发展战略机遇。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经历调整和重塑,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建议充分研究借鉴相关国家尤其是条件类似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走弯路;利用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开放平台鼓励大胆探索,抢抓全局大机遇;加快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软硬实力结合,不断增强维护我国正当权益的能力。

  第三,机动灵活推进高水平自贸区网络构建。积极对标CPTPP和DEPA,推进自主开放,进一步提高自身开放水平,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通过商签新协定、现有协定扩员、现有协定水平升级等多种方式加快自贸区网络扩围和提质。如对已生效的大型自贸协定,可在推进整体谈判升级的同时,创新探索部分成员先行升级的“FTA嵌套”模式;或就新兴议题签署补充协议,推行“FTA文本+”模式。

  第四,前瞻研究谋划国际新平台、新机制建设。当前正处于国际秩序和规则的重塑期,未来还将有新的机制、平台创立。我国作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大国,已提出一些重要倡议和中国方案,可围绕这些倡议和方案的落地谋划建立相关平台和机制。具体路径上可从周边和小多边切入,深化与参与全球治理意愿较强的中小国家合作,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推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研究员)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599.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