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坚持人民至上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点击数:346 时间:2025-11-13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筑牢民生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并把“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凸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筑牢民生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旨归。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正确方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新的历史方位下,民生需求已转向追求生活品质提升阶段,人民群众的诉求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转变,这种跃迁不仅体现在对更优质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社会保障等的持续向往,更体现在对更丰富文化生活、更优美生态环境、更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更广泛参与权利等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关注民生问题,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关注点,系统梳理群众现实需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牢底线、补齐短板、加大投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确保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人民是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必须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人民的创造伟力,让人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推动者。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既体现出对“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规律的认识深化,更是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当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涌流,中国式现代化必将获得不竭动力,最终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回望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法宝。“十五五”时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让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现代化建设中去,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具体实践中,要自觉拜人民为师,主动向人民问策,多到基层倾听人民呼声,多到群众中学习本领,从基层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群众智慧中提炼思想,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及时提炼、推广运用,不断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制度,完善人才发展战略,全面激发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活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找到用武之地,努力把各条战线的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形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合力,集中人民智慧和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破解民生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均衡合理配置城乡区域公共服务资源,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它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是要推出更多普惠性民生政策。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打破区域、城乡、群体间的发展不均衡壁垒,通过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公共资源更多投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低收入群体、特殊群体,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强化薄弱环节,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等,努力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期待,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让现代化建设更具温度,确保“十五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坚持人民至上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共同创造更美好生活、书写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化工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496.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