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多次强调“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近年来,河北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实施关键领域改革,以小切口改革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底,河北省经营主体总量达889.97万户,同比增长4.29%,企业达272.20万户,同比增长6.73%。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长期任务和重要抓手,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蓬勃态势。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市场准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策申请、企业注销等高频事项,持续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覆盖面,推动更多跨部门、跨层级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强化数据共享和系统整合,打通信息孤岛,实现身份信息、证照信息、审批结果等数据的合理调用和互认共享,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提交材料。完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机制,优化线下综合窗口设置,提升线上平台智能化水平,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此外,要建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评估反馈机制,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推动改革举措迭代升级和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为敏锐,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流动都是“择木而栖”,哪里营商环境更好,人才就往哪儿走、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在哪儿建。要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在土地要素方面,探索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按规划期管控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存量工业用地转型为新型工业用地,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在资本要素方面,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量、降本,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创新金融产品供给,推广“产业集群贷”“订单贷”“政采贷”等产品。在技术要素方面,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数据要素方面,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培育数据交易市场,探索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机制,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类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聚,切实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推广“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检查,整合检查事项,优化检查流程,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全面实施“入企扫码”监管方式,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前要扫码登记,实现检查行为可追溯、可监督,防止随意检查、重复检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采取更加灵活的监管方式,设置必要的观察期、容错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加强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杜绝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畅通企业投诉举报渠道,严肃查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企业在公平规范的环境中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营造亲商重商尊商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政策宣讲、问题协调等工作,及时了解企业诉求,精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要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行业协会联席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畅通经营主体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广泛听取大中小企业、商会协会等各方意见,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形成政府与企业双向互动、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确保政商交往有尺度、有界限、有底线。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周边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家在河北投资兴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充分释放企业家创新创造活力,让企业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