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提升创新能力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点击数:295 时间:2025-11-07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省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为牵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和改革深化,将民营经济培育成全省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扩大就业的主渠道。通过系统性重塑创新生态与深层次推进改革赋能,陕西民营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潜能。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鲜明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省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为牵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和改革深化,将民营经济培育成全省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扩大就业的主渠道。通过系统性重塑创新生态与深层次推进改革赋能,陕西民营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潜能。近年来,陕西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总引擎,重塑创新生态。一是重构“政产学研”协同体系,让民营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角”。秦创原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连接“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总窗口,通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的创新服务模式,精准破解民营企业在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中的痛点。一方面,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深入车间,将实验室里的技术、原理转化为企业能用的生产方案;另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评估、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服务,解决中小企业“找技术难、用技术贵”的问题。二是强化“龙头引领”梯队体系建设,让民营企业成为产业链的核心力量。陕西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梯队。全省聚焦的34条重点产业链中,民营企业链主占比达51.4%。加强梯度培育,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稳步实施。三是催生新质生产力要素,让民营企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开拓者。知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与融合,推动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的加速发展。这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改革发力厚植营商环境沃土。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赖以生存的土壤。陕西连续3年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并成立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通过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行政效能。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务服务、水电气联合报装等方面形成的190项改革创新任务,直击企业办事的痛点、堵点。同时,“陕企通”“秦政通”等数字化平台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助力服务保障提质升级。二是破解融资难题,畅通经济血脉。探索建立“民营信用贷”,推动“信用陕西”平台与知识产权转化平台互联互认,为轻资产、高科技的民营企业打开了融资新通道。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恳谈会、座谈会,建立“链长制”挂钩民企制度,构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新型政商关系。

  精准破题清醒面对挑战。陕西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认识到这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跨越的关口。一是企业能级有待提升。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而“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不足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企业规模偏小,在产业链中多处于中低端。二是政策传导存在“温差”。部分惠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效力逐级衰减,企业获得感不强。三是要素瓶颈待突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四是开放水平有待提升。在国际化经营、参与全球竞争方面还存在差距。

  能级跃升跑出发展加速度。“十五五”时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澎湃浪潮,陕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进入“立柱架梁”的新阶段。陕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必须在“新”上攀高峰、在“深”上求突破、在“强”上做文章。一是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经营主体。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人工智能、氢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持续深化数实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造陕西产业的“升级版”。二是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推出更多标志性改革举措;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用好中欧班列(西安)、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鼓励企业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向技术、品牌、资本和标准输出转变,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是着力构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围绕光伏、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链,大力支持链主企业发挥头雁引领作用;通过供应链协同、技术合作、资本联动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构建起链主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性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458.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