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述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微观叙事。基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创新探索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贯穿党建引领一条红线,牵引“三个直接”赋权。社区治理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其引领力强弱直接决定治理方向与成效。潍坊市寒亭区创新“社区赋能、书记赋权”双赋工程,将党建引领从抽象原则转化为具体治理实践,创新推出“直接赋权”机制。一是赋予直接沟通权,定期开展社区“书记接待日”,搭建“区、街、社区”三级书记直接沟通交流桥梁,共同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二是赋予直接协调权,通过聘请社区书记担任区委、区政府民生服务“特派员”,赋予直接“吹哨”调度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权力。三是赋予直接建议权,建立社区书记列席会议制度,邀请社区书记参加涉及城市社区议题的区、街两级会议,并充分听取社区书记意见建议,增强社区书记话语权。三个直接赋权不仅破解社区治理中“有责无权、有心无力”的现实困境,更促进社区书记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谋划者”,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党建引领有力量、书记履职有底气、治理推进有方向的良性循环。
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落实“三个下沉”举措。面对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多样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智能化等新挑战新样态,创新推动服务、力量、资源下沉,全面激活基层社区治理“神经末梢”,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通过服务下沉优化治理阵地。统筹城市社区建设现状和居民实际需求,以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办公化和增加服务空间“三去一增”为导向,分类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布局,合理设置服务功能用房,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工办理”全科服务模式,将社区阵地打造得更亲民、更便民。二是通过力量下沉整合治理力量。治理力量下沉有利于打破社区治理“悬浮”和“单向度”的局限。随着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治理模式已难以应对人口流动、需求多元等复杂挑战,治理力量下沉作为破解治理难题的核心路径,通过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联动下沉,将分散力量拧成治理一线的一股绳,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当多元主体下沉“协同发力”,分工明确又紧密配合,不仅将治理痛点逐渐转化为幸福亮点,更充分展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治理智慧,社区治理便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大的执行力。三是通过资源下沉激活治理动能。一方面推动政策资源向基层集聚。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迭代升级,配套建设社区食堂、果蔬店、裁缝铺等便民设施,既满足居民需求又形成服务增值。另一方面激活社会资源参与治理。跳出单纯依赖财政投入的思维定式,推动社区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服务产业,创新社区造血自转模式,使社区从“资源消耗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实现社区服务供给的靶向性与效能的最大化。
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织就“三治融合”图景。构建基层社区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一个实践命题,要通过提升自治能力、树立法治思维、加强道德约束提升社区治理综合效能。其一,自治是德治和法治的主体依托与活力源泉。借鉴“枫桥经验”的智慧,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核心,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建设体系,在法治与德治规约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人民群众的力量融入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全环节和全场域,形成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其二,法治是德治和自治的保障力量和规范框架。法治是基层社区治理的刚性支撑,要常态化开展社区治理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案例讲解、普法课堂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引导社区居民将法治思维内化为行为准则,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确保基层社区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其三,德治是法治和自治的价值内核与精神支撑。“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治是基层社区治理的灵魂所在,道德是良治善治的根本基石,要推进基层德治建设,将道德治理的理念与价值追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等载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群众心灵,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道德认知、追求高尚道德理想,为基层社区治理注入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深化“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提升“三化治理”效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基层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增强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尤为重要。将基层社区治理与现代化智能技术有机融合,迭代升级智能化、协同化、网格化社区治理新形态,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实践需要,需从三方面着力构建高效智能体系。其一,开创基层社区治理智能化新模式。有序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治理模式,提升治理全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区治理实践,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基层服务新模式。其二,打造基层社区治理协同化新格局。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开发和应用,强化信息精准识别、态势主动研判、风险实时处置等能力,支持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获取大数据信息,推动构建智能协同的精准治理模式。其三,优化基层社区治理“微网格”新路径。网格化管理依托智能化办公系统,动态监测基层社区“微网格”治理工作具体情况,通过大数据对“微网格”治理信息挖掘加工的技术优势,掌握群众需求的主动权,打通智慧治理与群众需求的对接通道,让“微网格”治理更贴合基层实际。
(作者单位: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