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弘扬优良家风 建设文明乡风

点击数:217 时间:2025-11-04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加强文明乡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这都为弘扬优良家风、建设文明乡风提供了遵循。  注重家风建设,夯实社会道德基础  文明乡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推动物质文明“硬实力”提升,也推动精神文明“软实力”培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做好家庭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的提升需要有良好的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加强文明乡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这都为弘扬优良家风、建设文明乡风提供了遵循。

  注重家风建设,夯实社会道德基础

  文明乡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推动物质文明“硬实力”提升,也推动精神文明“软实力”培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做好家庭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本身就是一种德行品格的实践、锻炼。这种实践、锻炼从家庭开始,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许多青少年犯罪事实看,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若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他们可能会走偏。家教要“从娃娃抓起”,并在农村地区突出这一重点,紧密结合乡土文化与现实环境,家校社协同将立德树人渗透到青少年成长的每个细节,落地落实。

  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要大力弘扬孝悌忠信的家庭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是基础性道德,个体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以及“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美德,都是在基于血缘的“孝”和“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和培养出来的。家庭观念、孝道思想等理念在乡村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夫孝,德之本也”。当前,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文明乡风建设更应该大力弘扬孝悌忠信的传统美德,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要从孝敬父母、亲仁善邻等日常实践做起,通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人,使优良家风从每个家庭向外延伸,共同营造社区好、地方好的美好生活环境,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文明乡风建设的重点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从基层实际来看,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群众人情支出负担较重,必须高度重视,下大气力解决。要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引导家庭行为重新嵌入社区认可的价值规范与社会秩序之中。我国农村社会的构成具有很强的血缘地域性,血缘关系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家风能够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不仅殃及子孙,也会败坏社会风气。加强“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其监督保障作用。全国很多农村地区在深化移风易俗实践中,“一约四会”作为一种有效的村民自治模式,将优良家风蕴含的美德转化为文明乡风的具体行动。

  文明乡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优良家风家训的深厚土壤。要充分认识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意义,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全面发力、常抓不懈,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好培育好发展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选树宣传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陕西好人”等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其健康、良好地运行,基层社会治理压力就会减轻,还能带来社会正能量,对更多家庭起到良好示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近年来,各地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百姓的共鸣点、与生活的结合点,探索出众多“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村BA”“村晚”“村跑”等活动火爆出圈,有效激活家庭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些活动将抽象的家风建设转化为具象的亲子互动、家庭才艺展示等场景,使家庭成员在协作中强化情感纽带。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榆林·陕北民歌群众广场歌会、紫阳歌王争霸赛,唱出村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传播文明风尚;三原县蔡王村《蔡家人说蔡家事》广播栏目,以方言艺术讲述身边事例,用群众语言让家风教化入耳入心。这些地方根植于乡土文化,创新形成家风促民风、民风助治理的生动实践。

  同时,在人口流动加快、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女性日益成为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和家庭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传承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传统美德,成为以家风建设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良好的家风不仅滋养着每个家庭的成员,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千千万万个家庭以家风涵育品德、以文化润泽人心,不仅可以筑牢家庭幸福的基石,还能使基层治理更具效能、更有温度。

  (作者单位: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陕西省协同研究基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428.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