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深刻认识和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

点击数:949 时间:2025-11-04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首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这次会议的四个重大意义。  重大理论意义: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为在“十四五”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向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通

  日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这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首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这次会议的四个重大意义。

  重大理论意义: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为在“十四五”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向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与理论升华,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其重大理论意义集中体现为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深化和拓展。

  一是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导向。在阶段目标的精准定位上,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将其置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历史坐标中统筹谋划。全会通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等七大主要目标,形成了与二〇三五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相衔接的阶梯式路径。目标体系的理论创新还体现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上。全会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破了传统发展中“速度优先”或“质量至上”的二元对立。在质的维度,以“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作为产业升级方向;在量的维度,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部署实现合理增长。这种辩证思维使现代化目标导向摆脱了线性发展的理论桎梏,形成了质量引领、总量协同、结构优化的目标理论新范式。

  二是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通过制度设计与实践部署,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理论阐释走向可操作、可落地的制度形态,实现了价值理念的实践拓展。全会提出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突破了“结果公平”的传统认知,构建起“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全链条理论框架。在机会公平层面,通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打破阶层固化的制度障碍;在过程公平层面,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保障资源获取平等;在结果公平层面,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倾斜缩小发展差距。这种具象化阐释使共同富裕从价值目标转化为实践路径,丰富了其理论内涵。

  三是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关系的理论认知。全会提出“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将党的领导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领域各环节。从“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到“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到“文化强国建设”,全会通过具体制度设计,使党的领导从“政治原则”转化为“治理效能”。

  重大现实意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特色

  重大现实意义是指解决了现实中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当下的各项工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描绘了国家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这对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特色,使得这次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惧怕问题,而是郑重对待问题,迎着问题上,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改进作风、推进工作的契机。坚持问题导向,说到底就是列出问题清单,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扎实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会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党在革命时期推翻了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各种准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消除剥削,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在望。

  二是务实的实践特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这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内市场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前进中的“拦路虎”,是发展中的羁绊,如果不认真彻底地解决,就会影响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

  深远历史意义:远景目标激励党和人民奋勇前进

  深远历史意义是指解决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问题,使我们能够知所趋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明确“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构建了衔接近期任务与长远蓝图的发展路径,其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更在于通过清晰的目标引领凝聚起全民族的奋斗力量,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

  一是五年规划的方向指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了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工业化主体任务而制定的。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们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十一五”时期,为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把“计划”改成“规划”,一字之改反映了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长远性。“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成功抵御了世纪疫情冲击,有效化解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推动经济总量接连突破,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总的来看,从1953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2026年将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阶梯式递进的奋斗书写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答卷,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意味着当前的每一项部署、每一份努力都将对未来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看,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一跃,而“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历史跨越的质量和成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这些目标的设定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它上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下连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划定了明确的前进路线,从这个角度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大国际意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吸引了全球目光。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和坚定决心,更顺应当今世界对经济复苏、绿色转型和全球治理的共同期待。在国际局势复杂、地缘风险频发、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全会的召开为中国发展指明方向,同时释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一是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他们的道路被奉为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引发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效仿。但是从实践看,一些照抄照搬西方所谓的现代化道路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混乱和倒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迥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是成功的,是值得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借鉴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必将对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是贡献了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智慧。根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十五五”规划期间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与制度型开放,既勾勒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图,也回答当下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地缘政治摩擦、治理赤字与增长乏力叠加时,中国作为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与持续改革能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为全球经济提供持久动能,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稳定预期,为完善全球治理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无疑将为世界发展注入一股暖流,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的胸怀,与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如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举措。未来五年,消费占比将稳步提升,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对全球商品与服务的持续需求与高质量供给。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同步推进需求升级与供给迭代,夯实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支撑,削弱外部不确定性对贸易与投资的冲击。这些举措将使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这既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分别系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418.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