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了我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作为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既是对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应对未来挑战、开辟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让市场更加“有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市场“有效”,就要让“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要统筹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进一步打通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经营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实现准入畅通、规则一致、设施联通和监管协同,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容量,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分工协作、促进充分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要着力打通阻碍国内大循环畅通的梗阻、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让政府更加“有为”,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在政策制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方面发力,确保政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市场有效运行扫清障碍,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从制度上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要求推动政策结构协同优化,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形成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多领域经济治理协调机制,持续优化宏观经济治理政策框架,着力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要着力推进定向调控,在扩大国内需求、核心技术研发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推动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要强化长期与短期调控之间的协同互补,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从理念、体制、方式上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提高市场监管的法治化水平,提高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是一场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革命。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确保市场秩序公平有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便捷化、智能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和创新引领功能。同时,不断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因地制宜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体系,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开发维护知识产权服务性平台,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要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优势,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有效市场才能“放得活”,有为政府才能“管得住”,为经济发展持续增动力、添活力、固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前提,社会焕发生机活力则会进一步巩固社会秩序。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在秩序的框架下,保持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绵绵不绝地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源源不断地汇聚发展动力;只有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充分调动各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根本保证,公平是效率的有力保障。从效率的角度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从公平的角度看,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就是要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结合起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保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社会凝聚力。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发展是经济的核心目标,安全是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有效市场的持续发展能够为维护安全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有为政府营造的安全环境则为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和保障。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既要通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也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稳定的外部环境。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是有机统一的,要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不断增强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