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基于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站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方位的时代高度,明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六个重大原则。从历史视角、现实需要和未来走向来深刻理解和践行这些重大原则,有助于我们吃透党中央精神,领悟实施“十五五”规划的思想精髓,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大任务。
宝贵经验:以重要指导方针为引领接续实施五年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回溯其间历史,我们经历过挫折,但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的诸多宝贵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党中央总是审时度势,充分立足国情实际,因时应事确定每个五年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以指导方针为引领接续推进各个时期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
在实施“一五”至“五五”计划时期,为了尽快把我国由“一穷二白”、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我们在“五年计划”中着重强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方面按比例、互相协调的发展,贯彻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
在实施“六五”到“九五”计划时期,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我们在这几个“五年计划”中都着重强调,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求得国民经济按比例地长期稳定增长,同时强调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统筹兼顾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生产建设的发展。“八五”计划明确提出了基本指导方针的内容,“九五”计划提出了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强调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至“十一五”时期,我国已经迈入新的世纪。市场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十五”计划提出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的重要指导方针。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国首次将“计划”改为“规划”,着眼国家中长期发展,提出了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原则。
从“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实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完善,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艰巨繁重。党中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支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的基本要求。“十三五”规划准确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十四五”规划顺应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统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纵观这14个五年规划(计划),虽然各使用了基本方针、重要原则、重要要求等不同表述,但都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各个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并在发展中不断凝练升华,确保了五年规划的实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有机整体:“六个坚持”辩证统一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六个坚持”是一个辩证统一、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计划)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是“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制定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的政治保障。实践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需要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坚持人民至上是制定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的价值立场。实施五年规划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发展是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规划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不断优化制度安排,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环境等老百姓关切的事情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制定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的主题主线。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制定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的动力机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五五”时期,国际形势演化和发展阶段转变对我国的影响更加深远,面临的改革任务也更为复杂艰巨。只有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藩篱;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是制定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有机平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制定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的战略保障。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特别是要在粮食、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增强安全保障,筑牢安全屏障,切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制度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未来五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和思想深度上切实领会和把握“六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自觉将其贯穿到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各环节全过程。为此需要我们做到:
更好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六个坚持”是“十五五”规划的精髓和灵魂,这些原则植根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科学指引。须坚信理论之光必将照亮奋进之路,深刻理解、自觉践行这些重大原则,在复杂变局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更加厚植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实施“十五五”规划必须更加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更努力激发干事创业的实干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必须靠全体人民苦干实干。只要全体人民同心协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我们一定能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崭新局面。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