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彷徨求索的世界各国贡献了中国方案。今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四个全球倡议,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四大全球倡议一脉相承、彼此呼应,从多个维度拓展深化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引领和科学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不断丰富
自201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首次提出以来,其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果日益丰硕、时代价值愈加凸显,基本框架立体式呈现。
以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各国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然而,西方利益至上的资本逻辑加剧了全球发展鸿沟,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国家以安全为借口搞“脱钩断链”,打着“去风险”的旗号搞贸易限制,使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全球发展倡议最大程度凝聚各国发展共识,强调转换发展动能,将所有而非个别国家的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重要位置,始终强调以互惠协商的方式加强各国的沟通与协调,致力于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发展共同体。
以全球安全倡议坚持新安全观,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当前全球安全赤字日益凸显,传统领域与非传统领域安全问题混合、可预测风险与不可预测挑战交织,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然而,一些国家罔顾全球安全不可分割的事实,奉行所谓自身“绝对安全”理念,以霸权方式恶意打压和消除其他国家的合理安全诉求,以牺牲全球安全为代价激起地区冲突。全球安全倡议坚持新安全观,充分尊重国际规则,主张各国相互尊重,以和平方式处理分歧,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全球安全,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为人类社会通往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指明方向和路径。
以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文明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部分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早,率先进入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西方文明同样处于先发优势地位。他们既对弱势文化群体进行文化殖民,又对不同文明进行文明征服,导致文明间冲突、隔阂乱象不断。全球文明倡议提出新文明观,一方面,强调每一种文明对于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独特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另一方面,明确多元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关系,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文明发展共识,积极打造世界文明交流平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以全球治理倡议变革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治理共同体。当今的全球治理体制机制不全或落空,导致世界陷入了治理困境,一方面,部分西方国家长期居于全球治理优势地位,借治理工具越位干涉他国;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频频“退群”“毁约”,导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治理缺位。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突破了以往治理体系的局限,开启了全球治理的新篇章。全球治理倡议以主权平等为前提,以国际法治为保障,以多边主义为路径,以以人为本为价值,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致力于构建治理共同体,为破除治理弊端,变革治理体系开创了新路径。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内在支撑
四大全球倡议一脉相承、互相联系,从多个维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内在支撑,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厦的“四大支柱”。
发展是基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物质基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只有世界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才能使世界安全得以保障,文明得以延续,治理得以顺畅。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力求构建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繁荣强调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致力于推动全球发展,也共享全球发展带来的有益成果;清洁美丽就是要推动转换发展动能,打造创新引领和科技支撑的新兴动力。中国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建立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全新发展格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用实际行动搭建全球发展平台,构建新型经济框架,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石。
安全是前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安全底线。安全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是全球经济发展、文明进步、有效治理得以充分实现的重要前提。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力求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持久和平就是反对战争威胁,尊重各国的核心利益和诉求,以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冲突;普遍安全就是反对“绝对安全”的执念,坚持自我安全和共同安全的统一,各个国家在享受安全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安全责任。中国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2023年以来,中国先后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进展报告》,明晰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和内涵,并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热点问题解决,化解国际矛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安全底线。
文明是纽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人文共识。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精神成果,世界各国加强人文交流,能增进不同国家、民族间的互知互信,最终为促进国际发展,维护世界安全,推动全球治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力求构建文明多元共生、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多元共生就是要反对文明冲突谬论等,肯定不同文明存在发展的合理权利;开放包容就是要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消除文明隔阂和壁垒,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建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格局。中国秉持新文明观,坚持对各种文明平等相待,搭建文明交流平台,始终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治理是保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制度框架。完善的治理体系能守护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的积极成果,为人类永续发展筑牢根基。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力求构建体系健全、治理有序的世界。体系健全就是要充分发挥国际法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完善全球治理的体制机制;治理有序就是要坚持各国主权平等,以联合国为核心推动全球治理,反对治理霸权。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致力于构建主权平等、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中国牵头建立合作平台,以务实行动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参与全球治理,共享治理成果,并进一步推动改善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完善的制度框架。
为世界凝聚合作共识推进协同行动注入重要动力
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引领和科学方案,四大全球倡议既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实现美好愿望指明了行动方向,也为世界凝聚合作共识、推进协同行动注入了重要动力。
四大全球倡议勾勒出实现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行动路线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当下,四大全球倡议为实现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指明了具体而清晰的行动路径。全球发展倡议锚定世界发展难点痛点,以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为支撑,提供了共建共同繁荣世界的发展路径;全球安全倡议聚焦安全赤字,倡导走新型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构建和平稳定秩序的全球安全路径;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化解文明冲突,构建新型文明关系,明晰了包容互鉴的文明发展路径;全球治理倡议回应治理挑战,塑造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以引领治理有序的全球治理路径。
四大全球倡议贡献了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智慧。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从未因世界难题的复杂性选择“脱钩断链”“高筑院墙”等排他性措施,而是始终以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四大全球倡议扎根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土壤,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大同”的发展愿景、“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为解决当下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文明启迪。四大全球倡议立足当下世界发展实际,以战略性眼光聚焦人类社会发展根本议题、以协调性思维兼顾世界各国合理诉求、以整体性原则搭建世界合作框架,扎实推动四大全球倡议落地,为处理世界性难题贡献了当代智慧。
四大全球倡议提供了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中国方案。马克思曾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作出科学的理论阐释,并指明了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的未来前景。四大全球倡议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贡献了推动世界历史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依托新型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推动世界历史注入了前进动力;全球安全倡议秉持新安全观,维护世界和平自由,为推动世界历史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安全环境;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注重文明对话合作,为推动世界历史提供了精神指引;全球治理倡议开启治理新篇章,带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推动世界历史塑造了主体规则。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十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理论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四大全球倡议亦将在实践中持续演进,从承载着中国智慧的公共产品日益发展为凝聚全球共识的世界方略。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焕发出愈发鲜明的真理力量,中国也将继续团结世界各国、共行天下大道,携手各国开创这个星球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SCJJ24ZD10)的阶段性成果】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