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指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关键抓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使优良作风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无论是中央苏区时期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还是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无论是“进京赶考”前夕提出“两个务必”,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依靠好作风凝心聚力,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特别是在新时代管党治党的生动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党的作风建设持续向上向好。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党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长期执政,党内形形色色的作风问题越是突出,我们越是要加强作风教育和作风建设。”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抓常、抓细、抓长上持续用力,在加强党性修养、密切党群关系、坚持以上率下等方面抓好落实,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加强党性修养。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抓住党性这个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持续改造主观世界,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坚强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加强党性修养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当作一辈子的事,在不断地学习思考中常修常炼、常悟常进。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及时发现和查处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切实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
密切党群关系。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夯实了作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始终同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意,自觉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激发出来。
坚持以上率下。“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无言的要求、无声的号召。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和改进作风,坚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从而带动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实践证明,无论是抓工作还是搞建设,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群雁效应”,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勇于攻坚克难,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境界干事创业,积极主动到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去,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带头廉洁自律,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以“小事无妨”自我麻痹,不以“下不为例”自我原谅,不以“影响不大”自我开脱,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对亲属子女常教育、常提醒、常监督,做到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以良好家风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