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

点击数:501 时间:2025-10-16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在深学细悟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精髓,在知行合一中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为坚定不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价值  “两山”理念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创造性提出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两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在深学细悟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精髓,在知行合一中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为坚定不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价值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作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2013年进一步对“两山”理念的三重辩证关系进行详细阐述。2017年,“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两山”理念发轫于基层实践的深厚土壤,升华于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

  “两山”理念是“两个结合”的结晶和典范。一方面,深化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规律的认识。马克思认为,人类以劳动为中介,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两山”理念将绿水青山视为最宝贵的财富,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再是被改造的对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的哲学思想贯穿着“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如儒家认为要“天人合一”、道家认为“物无贵贱,物我同一”,都体现了万物皆有度,对自然的利用要知足知止。“两山”理念根植于尊重自然的传统生态文化的沃土之上,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的价值属性,在保护自然与利用自然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实现了“技”与“术”的统一,在新时代继续彰显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两山”理念深刻回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群众的诉求已经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两山”理念旗帜鲜明地表明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守好绿水青山,积极拓展生态产品的转化路径,才能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给人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两山”理念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三重辩证关系:一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统一思维。过去的实践已经证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经济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辩证统一的共同体。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保护自然价值并且增值自然资本,是保护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是绿水青山得以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根本前提。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底线思维。当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必然会加大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同时过重的生态负荷也会进一步缩小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生态与经济必然发生矛盾。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必须善于选择,坚守生态红线的战略定力。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思维。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包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通过扩宽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的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是乡村振兴、群众致富、人民幸福的金山银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最高境界。

  “两山”理念重构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地位,重新定义了“财富”与“发展”的关系。一是在价值重构上,明确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调节、气候稳定、健康保障等巨大价值,是一种客观的、本体的自然财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价值,修复生态就是创造价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同时增长的“正和博弈”。二是在发展范式上,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的跃迁。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发展方式上需要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点,即先将自然从经济发展中解放出来,再秉持对自然的尊重将自然“再植入”到经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生于现代化发展的诉求。将生态保护从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剥离,使二者置于同等重要且相互独立的位置。自然资源具有独立的经济属性,除了人力物力等成本考虑外,自然的破坏程度及修复的成本也需纳入成本计算,同时将生态保护观念再植入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将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规范在适度的范围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了强劲的实践伟力

  “两山”理念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决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污染宣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全方位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和9.5亿吨的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60%以上的碳排放量。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经济增长的“含绿量”显著增加,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现行有效的生态环境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多件,逐步构建起了源头预防、过程严管、结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四梁八柱”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的出台确保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得以落地生根见效,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绿色出行、抵制过度消费等行为广泛普及,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这一系列的变革,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已全面处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环节,成为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奋斗动力的鲜明价值导向。

  (作者为山西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274.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