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全民族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卓有成效的巨大努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始终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来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引领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期尝试
1931年,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企图侵略中国并将中国变为独占殖民地,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之时,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和使命,率先举起抗日大旗、发出抗日号召,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倡导和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团结起全体中华儿女、凝聚起强大抗日力量,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1933年1月17日,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在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联合抗日的主张以及“一二六指示信”,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党的认识不断发展,表明党已经开始调整政策,朝着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迈进了重要一步。尽管这时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方针还没有根本改变,且国民党统治集团仍然坚持内战和对日妥协的政策,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还难以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但这一主张对于推进全国的抗日民主浪潮、促进一部分国民党爱国军队和爱国人士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还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以对日作战。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作报告并系统阐述这一方针。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企图独占中国并称霸亚洲和世界,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已经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关系也发生很大变化。因此,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新变化,决定和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起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的力量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当夜电告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周恩来接到张学良的电报后立即复电,表示拟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商量大计。随后,中共中央确定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前往西安。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为了早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战,中共中央又派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谈判发表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苏区改制等事宜,并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希望以此宣言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国民党虽然表示同意国共合作,仍设置障碍,还企图通过改编红军,逼朱德、毛泽东“出洋”,以便控制和吞并这支革命军队。在北平、天津沦陷和上海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才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经过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的多次谈判,到七七事变、淞沪战役爆发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懈努力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从而奠定了战胜日本侵略者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对国民党加紧政治诱降、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加紧“扫荡”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进一步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同时,尽力维护抗战团结,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进行坚决斗争。1939年12月至翌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自卫原则,击败顽固派的进攻。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国共合作面临分裂局面,中国共产党维护抗战大局,采取政治上反击、军事上守势措施,击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解散,国民党顽固派趁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及时加以制止。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反对分裂,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得到了国内外爱好和平的进步人士的更多理解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是为人类和平、进步而同法西斯势力的斗争。因此,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理解和支持,不仅可以为中国抗战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援助,而且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的支持。所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和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大力帮助。1939年1月20日,毛泽东在《抗战与外援的关系》中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国抗战的必然规律是“经过艰难路程日本必败中国必胜”“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在困难之中进行战争,但世界各大国间的战争火焰已日益迫近,任何国家欲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写道:“希望英、美民众积极起来,督责其政府采取反对侵略战争的新的政策,为了中国也为了英、美自身”。
与此同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民党陪都重庆,同各国外交使节和国际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和联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推动和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其间,毛泽东对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战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医生、印度医生柯棣华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学习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视野和宽广胸襟。
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倡导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香港沦陷后,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领导下,香港、广东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秘密营救在港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人士,这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为了加强互相了解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1944年7月至8月,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派遣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毛泽东欢迎美军观察组的到来,称他们为战友。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阐明党的外交工作的性质、内容和民族立场。这说明,全民族抗日战争后期,党已经开始“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以适应巩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中共代表董必武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可靠保障;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则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伟大胜利,既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维护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发扬统一战线这个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同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守护世界和平安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