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教师是建设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耕者、践行者、弘扬者,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
筑牢信仰之基
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教师只有对理论学深悟透,自身信仰坚定,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才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要做政治忠诚的捍卫者,准确把握“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科学论断,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切实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并将其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要做理论素养的锤炼者,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坚持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真切感悟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髓要义,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增强对复杂观点的辨别能力。要做常学常新的求索者,深刻认识到,理论学习没有止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及时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把学习理论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常抓不懈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淬炼政治品格。
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不能搞填鸭式的“硬灌输”,必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让党的创新理论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敢于直面社会思潮,不回避矛盾,不绕开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好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这一显著特征,对于理论不能仅限在课堂上讲,也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讲,通过社会实践、学习宣讲、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用课堂中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在鲜活的实践中认识世界、检验真理、改造世界。要讲清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中华文明的高度契合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向学生阐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什么能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掌握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两个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历史和现实层面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既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之理。
增进价值认同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要求的深刻内涵,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树立正确育人导向,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让思政课更好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要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甘愿为祖国为人民永远奋斗、赤诚奉献。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引导学生在“两个大局”中看清世界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把握发展大势,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要教育引导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并讲深讲活讲透,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距离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思政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不懈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在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梁瑞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