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要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多个方面看,为我们进一步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供给方面着手,也要从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方面大力推进。
在供给方面,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供给方面着力。要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重,着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激励等手段,加快推动基础材料、工业母机和工业软件等重要领域的国产替代,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将招商引资工作重点从拼政策优惠转变到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来。各地要立足自身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差异化竞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避免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内卷式”竞争。
在需求方面,要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要重视从需求方面发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专项债发行额度,优化地方政府化债方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提振消费,研究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地下管网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健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细化政策体系,提升民营企业投资安全感和投资信心。
在投入产出方面,要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家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在分配方面,要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居民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构建政府、企业、居民三者良性互动、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平衡三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关系,既要保障市场效率,又要体现公平正义。优化初次分配,夯实市场基础,平衡企业与居民的直接分配关系。强化再分配,发挥政府调节作用,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分配关系。引导三次分配,激活社会力量,补充政府—企业—居民分配链条。构建政府、企业、居民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有助于实现三者良性循环。企业兼顾薪酬与投资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激发员工活力与创新动力,并提升企业竞争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有助于增强消费能力,并拉动企业盈利与经济增长。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前提下,政府轻税负、强民生等财税政策有助于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比例,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在宏观经济循环方面,要着力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通畅。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做强国内大循环,着力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通畅,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以生产升级夯实循环根基,让供给高质量、有创意。以分配优化激活循环动力,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以流通高效打通循环堵点,让商品流转快、成本低。以消费扩容提质牵引循环升级,让市场有活力、有潜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