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科学认识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点击数:137 时间:2025-05-21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体历史条件把握其内在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等重大论断,既继承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科学判断,更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创新。科学认识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对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中国

  阅读提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提出了诸多新论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发展,开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境界。

  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必须立足具体历史条件把握其内在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等重大论断,既继承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科学判断,更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创新。科学认识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对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中国持续发展,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标识性概念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标识性概念是构建思想理论的基石,重大理论突破往往始于标识性概念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新时代”这一标识性概念为核心,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一论断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将“新时代”与特定社会形态相联结,为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标识性概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特征。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又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这一概念还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在理论阐释层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五个深刻认识”生动描绘新时代的奋斗图景的同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实践路径层面,新时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路径,实现了理论概念向实践方案的转化。

  从精准把握时代特征的术语凝练,到指导实践的战略部署;从理论要点的创新突破,到思想体系的日臻完善,这种从标识性概念凝练到体系构建的理论演进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论相统一的生动写照,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

  在历史方位新坐标中阐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价值

  正确判断历史方位是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提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三大阶段,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提供了科学指引。随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如何认识发展阶段、把握发展规律,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支撑,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新时代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置身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宏观视野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更加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论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戳穿“历史终结论”理论迷思的利器,也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从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擎起的真理火炬,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为人类社会发展开辟了崭新道路。

  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标注,绝非简单的时间刻度划分,而是深刻体现了历史演进规律。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发展,更要深刻认识其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种历史方位的确立,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理解,又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在深化规律性认识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日益成熟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发展,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把握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深刻把握。从“不变”的维度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稳固性决定了我国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从“变”的视角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反映了发展水平的跃升,但并未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这种科学认识既把握了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又关注到发展阶段的特征演进,体现了历史必然性与发展主动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在“质”与“量”的相互作用中深化发展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是“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当量的积累达到关键临界点时,必将突破质的规定性,这是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发展阶段演进的历史必然。从社会主要矛盾演进来看,民生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再向“优不优”迈进,发展格局从“总量不足”向“结构优化”的提升,既扎根于现阶段实际,又体现出发展质量的跃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等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质量互变规律的时代价值,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支撑。

  三是在长期趋势与阶段特征中锚定发展坐标。科学把握发展阶段需要确立清晰的时空坐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变局作出三个重要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注了新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任务。这三个维度既相互贯通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发展进程的分析框架。具体来看,新时代贯穿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的完整阶段;新发展阶段则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历史基点,着力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二者如同接力赛跑中前后衔接的赛程,新时代奠定了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新发展阶段肩负着实现更高目标的时代使命。对阶段递进关系的科学把握,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基本规律,又彰显了具体发展阶段与时俱进的特征变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具体发展阶段的具象化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这要求我们既反对好高骛远的冒进思想,又破除因循守旧的保守思维。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发展,开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8105.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