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要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深刻把握《建议》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历史主动,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关键历史节点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擘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豪迈宣言。
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正是对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细化落实。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体现了我们党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谋划。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人口结构变化给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提出新课题。全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大原则,为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凝聚全国共识、汇聚奋进力量的行动号令。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会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基本定位和阶段性要求,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对国家发展的关切期盼,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明确了方向和路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要通过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主要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主要目标,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未来我国发展大势,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制定和实施了一个个五年规划(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按照我们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第一个五年,“十五五”时期则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如今,“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十五五”时期,就是要在“十四五”基础上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目标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对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建议》明确了七方面主要目标,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目标体系。“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这七方面主要目标相互衔接、协同发力,既立足当下破解发展难题,又着眼长远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有机统一。
以历史主动精神接续奋斗,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切实把全会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深入领会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中央战略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要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坚持系统思维,提升落实效能。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各领域政策协同、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共进,破解条块分割难题。要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自觉把本地工作放到全国大局中谋划,对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本地“十五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实现协同发展。要突出重点,把握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要精准施策,把握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使各项举措符合发展实际,确保规划蓝图精准落地。
激发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强大合力。落实好全会精神,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政府部门要主动担当作为,转变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供给与服务保障。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对接规划部署,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主动担当。社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行业自律、公益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广大群众要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规划实施,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形成推动落实的良好氛围。
增强能力本领,夯实作风保障。党员干部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骨干,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专业知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锤炼过硬政治能力和现代化建设本领,以优良作风干事创业。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提升善谋善为能力,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用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在履职尽责中破解发展难题,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作者系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