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破解三大短板,实现服务业“质效双升”

点击数:933 时间:2025-11-26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的核心载体。立足《建议》的战略部署,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挖服务业发展机遇、破解发展瓶颈,是“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实现质效双升的关键。  服务业迎来三大新机遇  《建议》围绕目标、路径、抓手,为服务业构建起层次清晰的发展框架。  在发展目标上,《建议》提出的“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均与服务业发展深度相关。作为国民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为“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服务业既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就业的蓄水池,更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载体。立足《建议》的战略部署,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挖服务业发展机遇、破解发展瓶颈,是“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实现质效双升的关键。

  服务业迎来三大新机遇

  《建议》围绕目标、路径、抓手,为服务业构建起层次清晰的发展框架。

  在发展目标上,《建议》提出的“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均与服务业发展深度相关。作为国民经济占比最高的产业,服务业的增长韧性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目标能否落地;服务业生产率长期低于制造业的现状,使其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突破口;而服务消费作为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扩容提质更是居民消费率提高的核心支撑。这三条目标共同构成了对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刚性要求。

  在发展路径上,《建议》明确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分领域精准发力。生产性服务业聚焦先进制造业升级需求,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强化研发设计、工业软件、供应链服务等关键环节供给;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向高品质、多样化、便利化转型,着力补齐养老托育、社区服务、文体旅游等民生领域短板,形成“生产服务强支撑、生活服务惠民生”的双轮驱动格局。

  在关键抓手方面,《建议》提出“推进服务业数智化”,以数智化转型破解服务业标准化不足、效率偏低的痛点,依托“人工智能+”行动与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和新兴服务业态培育;提出“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以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发展边界,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协同联动,打造“制造+服务”“农业+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出“扩大服务业开放”,以制度型开放拓展发展空间,通过缩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强调加强服务标准和质量品牌建设,健全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为服务业健康发展筑牢基础——统一的服务标准可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优质的质量品牌能增强消费信任,科学的统计监测则为政策制定与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十五五”时期,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战略目标绑定带来的政策机遇。面向“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目标,服务业提供了关键支撑:经济增长层面,需通过服务业扩能提质增强韧性,筑牢经济稳定运行基础;效率提升层面,服务业生产率短板是核心增量点,其提升直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消费升级层面,服务消费需求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升级跨越,未来需通过供给优化释放潜力,为行业注入持久动力。

  二是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十五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就业比重和服务消费占比都将不断提升。这意味着,就业端,服务业需通过业态创新创造优质岗位,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消费端,服务消费将进一步取代商品消费成为增长核心动力,居民收入提升与观念转变将扩大养老托育、健康医疗、文旅休闲需求,先进制造业升级也将催生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需求,形成“生活服务扩规模、生产服务提质量”格局。

  三是全球化格局演变带来的开放机遇。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慢全球化”阶段,全球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中国正积极参与并引领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这一过程的核心特征不仅是全球化重心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更是全球治理体系、规则与标准的重塑与重构。谁能在服务业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动,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这为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助于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端环节,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大短板制约机遇转化

  当前服务业存在三大短板,制约机遇转化。

  一是供给结构与需求适配不足。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滞后,工业软件、核心研发服务等短缺且部分依赖进口,难以支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两端失衡”,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区域覆盖不均,高端医疗、精品文旅供给不足导致部分消费外流,同时同质化突出,无法适配个性化需求;服务业与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不够,部分领域标准、品牌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难以有效参与全球竞争。

  二是生产率提升与数智化转型滞后。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滞后,生活性服务业因场景多样、需求个性化,规模效应难发挥,生产率提升缓慢;部分传统服务企业数智化转型意愿与能力不足,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深度不够,未破解效率痛点;复合型人才短缺,懂数字技术且精通行业业务的人才缺口大,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阻碍转型进程。

  三是发展环境与要素保障存在短板。数据要素流通不畅,政务与企业数据共享不足,跨境流动规则不完善,无法满足数智化与开放需求;部分服务领域准入门槛高,地方隐形保护壁垒仍存,连锁企业跨省经营面临重复审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持政策存在“一刀切”,未针对生产性与生活性、传统与新兴服务业差异化需求精准发力,政策效果打折扣。

  质效双升的破局之道

  “十五五”时期,中国服务业发展需紧扣《建议》部署与机遇,从四个维度精准施策,推动服务业实现质效双升。

  一是聚焦生产率提升,破解效率瓶颈。以标准化突破异质性难题,加快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级专业标准,建立检验检测结果跨区域互认机制;出台生活性服务业养老托育、文旅休闲质量分级规范,推动行业从“达标”向“优质”升级。以数智化转型为抓手,深化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设专项补贴支持传统企业数字化重构,培育跨行业数智化示范标杆,建区域性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工具与指导。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优化职教与高教专业设置,新增数智化服务、高端服务管理特色专业,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建立跨区域人才资格互认机制,畅通流动渠道。

  二是优化供给结构,对接多元需求。针对生产性需求,实施工业软件攻坚计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服务嵌入制造业全流程,形成“制造+服务”协同模式。针对生活性需求,构建“普惠兜底+品质升级”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新增嵌入式养老机构与普惠托育床位,同时支持企业开发沉浸式文旅、智慧康养、个性化教育等高品质产品,培育全国性优质品牌。针对开放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制定服务业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清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服务”企业。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市场活力。破除制度障碍,开展地方保护政策专项清理,统一服务领域准入规则与标准,推动连锁企业跨省经营“一网通办”,促进要素流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压缩企业审批时限,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全覆盖,降低准入门槛。推进制度型开放,持续缩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开展金融、医疗、电信高水平开放试点,形成可复制的国际规则对接路径;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一带一路”跨境服务贸易园区,提供配套服务,推动我国参与服务业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话语权。

  四是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发展基础。优化精准支持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加大研发补贴,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出台专项税收优惠;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民生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建立服务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新兴服务业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清单,明确新业态监管边界。健全要素保障,加快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明确数据确权、定价、流通规则,推动政务数据向企业开放,规范跨境流动;开发“服务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支持符合条件企业上市融资,扩大服务贸易外汇便利化试点。加强统计监测,细化服务业分类统计标准,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发展质量指数,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作者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617.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