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新模式

点击数:773 时间:2025-10-23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深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文旅新生态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文旅产业的发展格局,日益成为推动业态升级与模式创新的战略性支点。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的发展趋势,文旅行业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文旅新生态。  培育智慧体验场景,引领“前

  当前,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北文旅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面对消费升级新趋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我省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开辟新赛道。要充分把握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深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文旅新生态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文旅产业的发展格局,日益成为推动业态升级与模式创新的战略性支点。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的发展趋势,文旅行业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文旅新生态。

  培育智慧体验场景,引领“前沿性”业态创新。前瞻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文旅场景的深度应用,塑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IP。着力建设沉浸式数字博物馆、智慧文旅街区、数字孪生景区等新型体验空间,开发虚实融合的夜游产品、互动演艺与数字文创,为游客提供跨越物理边界与时空限制的沉浸式文旅体验。

  构建智慧治理体系,实现管理决策“一体化”。加快建设统一的文旅智慧中枢平台,全面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数据资源。通过AI大模型,实现对客流分布、交通态势、消费偏好、文旅收益与舆情动向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研判,切实为安全应急指挥、资源调度优化与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推动行业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

  推动业态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匹配

  深化文旅跨界融合,以细分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精细化运营。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中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文旅需求,推动文旅产业业态创新与市场需求深度匹配,使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文旅服务的温度与用心,持续增强文旅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针对青年群体,主打“文旅+社交”“文旅+潮玩”“文旅+体育”等沉浸式文旅产品。在古城区或文化地标,开发实景角色扮演游戏,让青年在解谜探险中感知历史。积极引入“文旅+音乐节”“文旅+国潮动漫”等模式,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趣味的消费场景,满足青年人追求个性、社交分享与沉浸体验的需求。

  针对中年群体,着力发展“文旅+养生”“文旅+品质生活”等深度体验式文旅产品。在太行山、燕山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开发集温泉疗愈、养生、中式美学体验于一体的度假产品。推出诸如“跟着名家学手艺”“葡萄酒庄私藏品鉴”等高品质深度游,满足游客减压放松、品质生活与精神滋养的复合需求。

  针对老年群体,重点推动“文旅+康养”“文旅+怀旧”和“文旅+旅居”等候鸟式文旅产品。在文旅产品线路规划和服务上,要全面注重适老化设计,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贴心的接送服务与无障碍设施,打造安全、温馨、怀旧的旅游体验,切实回应老年游客的身心需求。

  多维度拓展文旅价值链和产业链

  科技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文旅产业正从单一资源开发向价值链、产业链协同拓展转型。面对业态融合化、消费品质化、服务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文旅产业需以系统性思维重塑产业生态,不断拓展文旅价值链和产业链。要把握文旅产业发展规律,既注重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又着力激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存量资源价值重构。推动传统景区由“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文化赋能,提升游客体验价值和消费力度。实施“景区+”发展战略,推动文旅与体育、科技、教育、农业、影视、工业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通过资源整合和线路优化,将分散的优质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品牌。

  激发本地市场消费潜力。针对本地居民消费偏好和趋势,整合资源开发“城市微度假”“乡村慢生活”“旅居养老”“康体疗养”“青少年研学”等新业态和文旅产品。培育夜间经济、周末经济等消费新热点,打造特色文旅消费集聚区。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和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旅游消费向常态化、持续化转变。

  强化标准认证,提升服务品质。在餐饮、住宿等关键领域,实施“明厨亮灶”“安心睡”等标准化工程。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经营主体授予“放心吃”“安心睡”官方认证标识,并在各大平台给予流量支持。通过建立行业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文旅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构建共建共享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文旅新业态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主体间的协作壁垒,构建由政府、企业、高校、游客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共同体,形成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发展新模式。

  政府发挥好统筹引导作用。政府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市场需求、消费趋势与产业运行监测,形成高质量、结构化的文旅产业数据库。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理论提炼,在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相关政策与产业规划。

  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深化合作。企业立足市场一线,及时向高校、研究机构反馈游客消费偏好、产品体验痛点与行业创新难点,为研发创新提供精准靶向。高校、研究机构聚焦企业需求,开展应用导向的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为企业定制具备市场竞争力与落地可行性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模式。

  游客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创。加快构建游客参与的常态化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平台等渠道,经常性邀请游客对创新产品与服务方案进行投票与意见征集。鼓励社会各界通过线上渠道实时反映市场秩序与服务质量问题,形成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长效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342.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