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科学把握文化与经济关系

点击数:461 时间:2025-10-22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念。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说,经济是指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在内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式(哲学、政治、法律、艺术、道德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看,经济发展

  人文经济,概括地说就是人类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产生的经济形式。把握人文经济需要注意,人文经济不是文化与经济的板块式相加,而是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即“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这里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说,经济是指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在内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式(哲学、政治、法律、艺术、道德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看,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又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作用,融合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可以分为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的作用,落后文化对经济发展起阻碍甚至破坏的作用。对我们来说,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坚持经济、文化相互促进、共融发展。第二,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文化的独立自主。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济思想的挖掘和阐发,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当代相适应,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第四,秉持开放包容,善于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五,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经济与文化共融发展的新华章。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加强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探索:

  第一,着力实践创新,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的优势,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如,抓住新的机遇,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新业态,加快文化数字化,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山东既是经济大省,又是文化大省,无论是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各类资源,还是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势都很明显,经济总量稳定居于全国第三位。如何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这些优势相结合,形成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新的业态、新的动能是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第二,着力制度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有利于人文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要求建立有利于人文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否则文化优势也好,经济优势也好,只是潜在的优势而不是现实的人文经济生产力。如何建立有利于人文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方向上说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三,着力理论创新,深化人文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为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服务。发展人文经济从根本上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此基础上,要做大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理性系统性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可以先选择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例如:如何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和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实践经验;如何发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如何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深度融合,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于山东而言,就要研究如何构建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山东风格的人文经济发展之路等等。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中国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系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讲席教授)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9322.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