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系统谋划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各项任务举措。其中强调坚持以文铸魂,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为新时代陕西各项事业凝心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科学擘画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陕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精心抓好教育培训、研究阐释、宣传宣讲和解读普及,打造“理响‘陕’耀”品牌,举办“文明实践·‘理’响三秦”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举行学术研讨活动,推出党的创新理论阐释解读文章,“学习强国”省内活跃用户超400万,推出“‘风从千年’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陕西篇”特别策划,采用“新青年+新媒体”“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认真落实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责任,自觉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过程,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居全国前列。3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数量位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积极组织开展社科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工作,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打造省级社科高端智库,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宣传阐释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大力选树先进典型,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以强信心为重点强化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以媒体融合为方向提升传播质效。持续关注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坚持办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专栏,精心组织“温暖的回响”“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主题宣传,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丝路故事、陕西故事。持续发挥媒体传播优势,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用具有“烟火气”“人情味”的好节目影响感召群众,助力培育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近年来,陕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陕西实践,擦亮“循迹溯源”研究品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陕西的探索与实践”系列课题规划、研究。完善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机制,实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提质增效行动,打响“跟着总书记学”品牌。利用党报党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把鲜活思想与地方生动实践相结合,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感召力,在思想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专项工作机制。坚持研究传播一体化,擦亮“第一视点”专栏“金名片”,推动陕西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研中心、文献中心贯通联动,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振兴协调机制。重点培育高水平人文社科类学科,推动文理交叉、学科重组和技术融合,打造全国知名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延续“历史文化研究”“当代发展研究”两大主题,开展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及地方文化系列阐释。健全高端智库牵引机制,高质量建设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和有全国影响力的省级新型智库,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建设,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源头治理,丰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化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着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内化、从环境熏陶到精神塑造、从课堂学习到社会担当的转变。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开展“新三秦话语体系”构建行动,部署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双轨计划。创建“最美陕西人”品牌矩阵,完善先进典型动态数据库。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构建理性健康的舆论生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深刻认识数智环境中舆论多主体并存趋势带来的复杂舆论环境,进一步明确突发事件和重大舆情事件的舆论引导第一主体,发挥政府舆论引导与信息公开的核心作用。重视传播手段创新,合理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舆论引导过程,全面提升舆情监测、舆情预警、数据分析、舆情研判等舆论引导全过程的智能化,提升舆情研判精准度和对舆情整体态势感知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新闻资讯
开班动态
方案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