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推进业态融合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

点击数:225 时间:2025-07-16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
、科技赋能驱动发展,切实把四川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聚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这一主题,科学谋划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提出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其中,业态融合方面强调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这适应了文旅深度融合的要求和需求,彰显了文旅深度融合的

  阅读提示:文旅产业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业态融合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文旅产业业态融合有利于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有利于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注重点线面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全业态发展、科技赋能驱动发展,切实把四川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聚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这一主题,科学谋划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提出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其中,业态融合方面强调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这适应了文旅深度融合的要求和需求,彰显了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和重点,是推进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重要着力点。

  业态融合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文旅产业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业态融合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以业态融合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才能促进文化和旅游、文旅与其他业态在交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

  业态融合,是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跨产业、行业或经营模式的经济形态和现象,本质上反映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分工之间协作要求的不断提升。业态融合思想源远流长,马克思在讨论分工问题时,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分工对于提升生产力水平的作用,另一方面认识到分工的发展导致了劳动异化,且分工不是无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分工基础上的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自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前的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大多在产业内部进行,但一些技术已经在不同的产业之间产生影响、出现产业融合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仅促进了信息产业内部细分领域的融合,而且对制造、交通、能源、金融、教育等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业态融合趋势更加显著。

  推进业态融合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文旅业态融合,是指以文旅产业为核心的各产业门类、商业模式和业务细分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与协作协同,有利于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有利于促进文旅经营主体、商业模式和产品供给创新发展,实现文旅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不断优化升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百业是文旅的依托。文化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通过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活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具有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可塑性强、融合性强的特征。旅游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游览体验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的生产活动集合,具有产业链长、延展性强、综合性强、带动性强等特点。各行各业的有力支撑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发展要素、发展需求和发展环境,为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的产生创造条件和基础。“一业兴、百业旺”,文旅业态融合通过文化资源、旅游要素和百业元素在创意上紧密结合、在生产上充分衔接、在产品上共生融合,将文化精神、文化元素、文化符号融入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展陈演艺等,以文化资源、百业支撑赋能旅游产品供给,有利于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业态融合有利于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本质上,业态融合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文旅产业业态融合,适应了科技快速迭代发展的态势,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渗透交叉,形成从“文化+旅游”到“文化+旅游+科技”再到“文旅+百业”的融合发展态势,延长了文旅产业链条,促进了文旅产品创意、创新与开发,丰富了文旅产业的内涵,有利于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有利于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利于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文旅产业业态融合,以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生产要素重组、生产流程重塑、产品消费创新为重要特征,从文旅产品生产端入手,按照人民群众的期盼、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调整有形生产要素和无形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一方面着力减少文化资源和旅游要素错配或低效配置,另一方面着力塑造文旅产品的品质,最终促进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有利于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业态融合通过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技术扩散渗透、生产方式创新、价值链重构,可以显著提高文旅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从而有效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从理论上看,文旅产业业态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个融合后业态产生的劳动价值与其原有产业同时间产生的劳动价值之和的差额,一旦这个差额为正,那么这个业态融合就有了天然的市场基础。而这个差额,不仅存在于生产力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业或商业模式,也存在于生产力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业或商业模式,可以使弱者变强,也可以使强者更强。比如,文旅产业与乡村和农业融合,可以打造田园民宿、观光农业,将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和传统农业的附加值和吸引力;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结合,可以形成全新的数字乐园业态,将有效扩大数字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迫切,持续火爆的假日文旅市场、不断涌现的文旅热城以及乡村和城市体育爆款IP等,都充分反映了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文旅产业业态融合,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等文化资源赋能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格调品味;以体育、演艺、美食、电子竞技、节庆会展等百业市场赋能旅游产业,拓展旅游产业的内容、空间和范围,让人们能在丰富的文旅体验中更真切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旅游的乐趣。

  四川推进业态融合的实践要求

  四川是文旅大省,历史底蕴深厚、自然地貌多样,拥有5项世界遗产,957个A级旅游景区、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全域全业态发展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文旅产业带有产业属性,是既产生经济效益又产生社会效益的产业,发展文旅产业必须把握自身产业特点,走对路,防风险。推进业态融合、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一是要坚决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二是要根据四川文旅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注重点线面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全业态发展、科技赋能驱动发展,切实把四川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注重点线面协同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全省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形成头部引领、后发赶超、全域创新的文旅发展态势。围绕大熊猫、三星堆、三苏、蜀道等四川特色IP,在“点”上强化,深入挖掘内涵价值,打造文旅爆款单品。围绕石窟寺资源、宋元山城体系资源等,在“线”上聚力,以文化为纽带,串联特色文旅景点。围绕系统优化服务、有机统筹管理、整体创意营销,在“面”上升级,营造整体环境氛围,变“引客流”为“引客留”,全面提升四川文旅产业业态能级。

  注重因地制宜全业态发展。四川21个市(州)都有丰富独特且多元包容的文旅资源,各地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创新文旅产品供给,精准定位,集中发力,打造形成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做到一地一品、各美其美。要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大力发展文博旅游、红色旅游、演艺赛事、生态康养、农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银发经济、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等消费场景,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注重科技赋能驱动发展。主动适应科技变革加速迭代趋势,强化最新科技在文旅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形成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大力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加强文博三维影像及数据库、文献数据库、非遗数据库等的开发,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数据基础,拓展文旅融合空间;促进文化展示立体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文旅体验沉浸化,改善人们的文旅体验,让人民群众更容易、更便利、更愿意去感受文化之美、自然之美。

  【作者系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8610.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