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官方网站!上重庆干部培训班
干部培训中心
重庆干部培训高校基地
023-6276-2687
136-5761-5475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综述

点击数:272 时间:2024-06-06 作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6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上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实践路径等。  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确保中华文明绵延更新  文化连接着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主体性问题是一百多年来中

       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一条历史大道在脚下延展,两侧的甲骨文、汉简、石经书、文书一一展现在眼前,中华文明依次铺展开来。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6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上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实践路径等。

  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确保中华文明绵延更新

  文化连接着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主体性问题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发展道路上不断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文堂表示,如何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切的问题。面对西方文化霸权渗透、历史虚无主义等文化乱象,面对中国道路的话语权建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独立、文化安全,中华文化的“两创”,中国特色“四个讲清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以及自主知识体系等。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讲道,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精神的载体,这是文明的意识形态。二是政治的载体,这是文明的制度保障。精神载体和政治载体缺一不可,两个载体的关系决定了文明的强弱和延续。中华文明的特殊之处就在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形成了精神的载体——孔子的学说和政治的载体——统一的国家之间的完美结合,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之后,两个载体始终能够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内核,由此保证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始终坚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张志强表示,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建设的作用,两者是一种正相关问题,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重要的原理性贡献。坚定的文化自我,是捍卫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

  深化“第二个结合”研究阐释 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李文堂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通过“两个结合”激活了中华文明,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激活了中华文明内在的文化生命力。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本质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审视反思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真正能够用来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同时又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内涵与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关系时,康震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同一实践进程中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遵循与方向,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形态。在多元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传统文化,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在现代化的洗礼中展现着时代的新内涵、新形象,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在阐释思想内涵中以主动的姿态与世界对话,体现出鲜明的主动性;以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建构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

  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夯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系统概括、科学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这五个突出特性的提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夯实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认为,一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主义,造就出中华民族鲜明的特色特质,标示出何以中国、何以中华民族、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二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中华文明是在中华大地上独立形成的,但它从来不是封闭保守的,相反始终保持着与外部世界的相互联系,彼此互动和深度交流,正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涵养着中国历史发展持久绵长的文脉。三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滋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培育了沃土。从民为邦本到人民至上,从民贵君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小康之家到全面小康,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怀柔远人、和谐万邦到共建“一带一路”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康震表示,传统文化自我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文明史意义。从时间坐标看,传统文化以历代王朝的接续传承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连续性特征;从空间分布看,传统文化以多元一体的文化地理区域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统一性特征;从发展更新看,传统文化以物质与精神生产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创新性特征;从形态类别来看,传统文化以多元文化共生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包容性特征;从格局立场来看,传统文化以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共处为主体,体现出文明的和平性特征。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讲道,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多元文明荟萃交融的重要枢纽,历经千年塑造、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典范,也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的生动体现。敦煌作为东西文化荟萃之地,以敦煌文献、敦煌壁画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开放体系中交流交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创新性。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定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的全方位的变革,也是一次文明的大融合,其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是同步进行的。”钱乘旦表示,现代化意味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现代化意味着社会全方位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思想现代化。现代化是一次深刻的文明改造。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中国取得了令人钦佩的伟大成就,总结中国的经验,最突出的就是中国始终沿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借鉴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翼表示,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张翼看来,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当中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它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也不能把它分为不同方面,它是一个文化形态在不同场景当中的符号化表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征程中,要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表示。

  增强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在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钱乘旦表示,中华民族因融合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明在互鉴中、在向他人学习中丰富自己而生生不息。我们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世界各种不同的文明。

  郑炳林认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敦煌文化隐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胡滨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化体系化阐释,加强学科融合,提升研究阐释的深度。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文明传承,弦歌不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丰厚文化养分,我们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努力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辉煌。(“学习强国”记者梁瑞 杨怡 魏炜)


相关:

本文地址:https://www.ctbupx.cn/szxw/26115.html
最新文章
  • 023-6276-2687
  • 136-5761-5475
  • 574888563@qq.com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 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18-2025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备18017634号-7 联系我们
    重庆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重庆干部培训大学重庆干部培训高校